今日公告:公司正在與比亞迪商談簽訂技術合作協議,由雙方技術人員共同研究開發動力汽車電池儲氫合金材料;該事項短期內不會對公司貯氫合金粉業務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評論:鋰電池龍頭兼做鎳氫動力電池,意義深遠。比亞迪是國內鋰電池龍頭,從鎳鎘電池、鎳氫電池,一直做到鋰電池,并成功將產業鏈向汽車產業延伸,目前已是國內鎳氫電池、鋰電池龍頭,汽車銷量國內第一。從公告來看,比亞迪正在合作研發動力電池儲氫合金材料,意味著公司不再單獨走磷酸鐵鋰電池路線,而是鋰電和鎳氫動力電池并重。
鎳氫電池是現實的選擇。從國內鋰電池龍頭,現在開始并行發展鎳氫動力電池這一事件說明,鎳氫動力電池是目前最現實的選擇。鋰電池從技術上來講,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更大的放電功率、自放電小、壽命長和成本低廉而被認為是未來汽車動力電池的發展方向。但是從產業化進程來看,正極材料磷酸鐵鋰、電解液的核心原材料六氟磷酸鋰、動力電池用隔膜在國內都尚處在研發階段,大規模投入使用尚需時日。而鎳氫動力電池具耐過充放電能力強、低溫性能好、比功率高等優點,是目前技術最為成熟、最早商業化的汽車動力電池,國內產業化進展順利,是目前最現實的選擇。
鋰電池大規模發展還取決于充電網絡建設。我們認為新能源汽車產業化,最重要的政策是對普通消費者購買新能源車給予補貼,以及制定新能源車基礎設施規劃。這兩個政策出臺,將解決消費瓶頸以及使用瓶頸,是新能源汽車大規模放量的先決條件。而其中,充電網絡設施是否完善,決定了鋰電池能否大規模產業化。從目前國內政策推動乏力來看,鋰電池汽車大規模應用還未進入實質性階段。
未來補貼政策很可能和國產化率掛鉤。在發展戰略上,國家期望以新能源汽車為契機,以自有技術后來居上?梢灶A見,針對目前蜂擁而上的新能源汽車熱,未來可能出臺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將和關鍵零部件國產化率掛鉤,并鼓勵盡快實現關鍵零部件的自主化和基礎原材料的本土化。同時國家還將提高準入門檻,嚴格產品審查制度。
后續政策可期。美國可能最快于11月份通過《清潔能源安全法案》。之后,中國及全球其他主要工業國家將隨之出臺本國針對新能源的支持政策,以期在12月份哥本哈根協議中獲取更大發言權。我們認為現在至12月份前后,國家可能密集出臺新能源相關扶持政策,新能源汽車相關品種有交易性機會。
看好自主創新的汽車電池品種。我們看好政策推動下新能源汽車電池行業的投資機會,我們認為未來3~5年,鎳氫電池HEV仍將是新能源車的主流,HEV將和PHEV、EV共存10年左右。而在3~5年之后,隨著磷酸鐵鋰成品率提升帶來電池成本的下降,以及全國充電站網絡的逐步建立,以磷酸鐵鋰電池為主要動力的PHEV、EV將迎來廣闊的發展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