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中國政府網發布《國務院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根據《意見》內容,“十二五”光伏裝機容量再次被提高,對于光伏產業的市場拓展、規范發展和政策支持等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指導,其中,上調裝機目標、規范高效產能定義和完善支持政策等三方面成為亮點。
《意見》指出,2013—2015年,年均新增光伏發電裝機容量1000萬千瓦左右,到2015年總裝機容量達到3500萬千瓦以上,增幅達66%,對此,晶科能源全球品牌總監錢晶認為,“十二五”規劃中光伏裝機量無論是35GW還是40GW都只是鏡中月,水中花,因為任何數字背后都沒有很明確的實施細則做保障。只有明確的補貼細則出臺,發電主體售電資格落實,光伏發電納入地方政府考核范圍,掃清政府障礙,行業空間才能打開,這樣,無論是35GW還是40GW才能成為可以預期的靠譜目標。
《意見》中規定新上項目單晶電池效率高于20%、多晶電池高于18%,同比與當前效率上升6%,定義高效產能標準,接近平網電價激發自主性安裝需求。對此錢晶認為,這在很大程度上拉高了行業門檻,目前能做到單晶電池效率高于20%、多晶電池高于18%光伏企業主要還是集中在前20位的光伏企業,這樣一下子就將很多良莠不齊的低端企業排除在外,加速行業調整,讓優質企業保存下來并重新有資本投入進一步技術研發和產業升級。
《意見》中明確了大力支持用戶側應用,發電主體售電資格落實,光伏發電納入地方政府考核范圍,掃清政府障礙;制定標桿電價制度,明確補貼年限20年,吸引長期資金進駐;提高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解決補貼資金;補貼按月結算提高支付及時性。對此,錢晶對記者表示,這就好比買房向銀行申請貸款,銀行需要提供在職和工資證明,證明本人有能力如約還貸;同樣,在企業就一個電站項目向銀行提出融資申請,它也需要你能提供證明,證明你的項目能如你計劃書中所說的能有這樣的穩定可預期的投資收益,而這收益能否如期獲得就取決于支持政策的完善和及時不打折地落實,這一點對于行業能否吸引各類資本,能否真正打開且可持續地發展至關重要。
在錢晶看來,目前單靠市場機制和單個企業自身力量,很難快速讓行業調整到位,這樣會讓劣質企業長期戀戰,同時拖垮優質企業。此次,《意見》中提到加大財稅和金融支持力度,對光伏企業有保有壓,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光伏大鍋飯的困境,利用金融杠桿來扶持優質、有品牌、有信譽的規模企業做強,而淘汰不良產能。
土地擁有權和使用權的問題是抑制中國光伏發展的問題之一。因為它國有化的特殊性,讓很多項目業主會擔心土地突然被征收,那還在25年服役期內的電站怎么辦?這使得之前只有國資背景的大的電力公司才有資格進行電站投資。該《意見》首次提出完善土地政策,降低光伏投資門檻,奠定應用市場基礎,將這個問題公開提出并明確化,解除了很多投資人的顧慮。
“從內容上看,國務院新出的《意見》對于光伏行業重視程度高、專業理解深、工作要點細,從目標、操作和考核全面支持行業發展。上游制造業支持龍頭企業高效產能、從補貼政策、并網消納和穩定支付等三個方面規范國內應用市場。”錢晶對記者強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