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出臺,這一被國內光伏業視作重大利好的政策首次明確提出“支持和鼓勵企業、機構、社區和家庭安裝、使用光伏發電系統”。
2012年年底,中國首個居民用戶分布式光伏電源在青島實現并網發電,從申請安裝到并網發電,整個過程僅用了18天。
《中國科學報》記者在河北采訪發現,在河北,家庭安裝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正逐步升溫。短短幾個月時間里,石家莊、保定、邯鄲、衡水等地都出現安裝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的家庭。
記者觀察發現,成本與收益是影響居民投資積極性的最大因素。
以河北省饒陽縣伍公鎮許保村的許建孟為例。他自稱是“環保主義者”,為此在當地率先建起了分布式光伏發電站。
許建孟的“發電廠”就在他家屋頂上,由10塊300瓦多晶硅電池板組成。“總共投了3萬多塊錢,陽光充足時,每天可發10度電。”許建孟介紹,不僅能滿足自家用電,還能將剩余電能上網,賣給供電企業。
在談到何時盈利時,許建孟坦言:所有成本10年可全部收回。
“太陽能板的使用壽命最長可達30年,經濟效益還是可觀的,"發電廠"每年可節約標準煤1.372噸、減排二氧化碳3.56噸呢。”許建孟說。
“就目前居民用電價格水平來說,靠家庭光伏電站投資賺錢幾乎沒有可能性。個人以此創業,周期實在太長。”在饒陽縣饒陽供電公司客服中心主任史孟進眼里,家庭建光伏電站,成本與收益是影響投資積極性的最大因素。
史孟進保守計算,3千瓦光伏發電裝置,裝機成本3萬元。按電網收購價格每度0.43元,每天發電10度計算,一年收入為1569元。3萬元前期投入,如果加上國家補貼,至少需要10年才能收回成本。
河北省電力公司一位業內人士透露,按照規定,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的個人所有電表由電力部門免費提供,電網對一個3千瓦的發電站需要投入七八千元,包括勘測現場、組織驗收、提供電表等設備,大規模普及費用很高。
據悉,國外居民光伏發電都有補貼。德國將分布式光伏發電容量分為四個檔位,電站容量越大,電價越低。日本采取的是度電補貼,美國則是初裝補貼,大概是安裝總成本的30%~50%。
專家指出,度電補貼后,如果發電內部收益率過高會導致行業盲目增長,增加國家負擔,同時對電網帶來影響。太低了,又刺激不了市場發展。
業內人士分析,根據《國務院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透露的信息,未來的電價補貼方案,將把光伏電站的投資收益率維持在8%~12%的偏低收益率。
